两个客厅大小的作业间,冲床机在“笃笃笃” 有节律发出声响,一枚枚状如螺蛳膜厣的“发声膜”随之流出,它用在电子蜂鸣器上,起发声作用。这是11月13日位于兴化市陈堡镇集镇上的朝祥电子加工厂的一幕。
作业间,开料、切料、划线、冲膜、点焊,有要不紊。“我负责膜划线。”40岁的女工唐海莲说,她家住武泽村,在这里上班已经5年,现在每月报酬4000多元,主要为了照顾在镇上上初一的女儿。早上把女儿送到学校来上班,下午5点下班接女儿放学。
朝祥电子加工厂业主于春祥说,加工厂为镇上的华宇、天华、宏宇等电子蜂鸣器骨干企业加工“发声器”、塑壳、铜针,用工多是照顾孩子上学的女工,目前加工厂用工20多人。
陈堡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党支部书记陈广荣介绍,电子蜂鸣器是陈堡镇工业两大特色产业之一,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其蜂鸣器名扬四海,全国市场十分有其六。经过新一轮升级,蜂鸣器企业已从造过去劳动密集型,发展成自动化、智能化,目前,陈堡镇骨干电子蜂鸣器企业共18家,每企业用工100人以上,不包括外埠厂用工。但相对自动化程度低,用工多、生产量大的零配件,则委托加工厂(作坊)加工。眼下,加工厂(作坊)近100家,从业人员1400多人,多系不适宜常规上班的家庭主妇和陪读妈妈的灵活就业人员。
除了为骨干企业加工配套零配件,还有众多的“自产自销”生产作坊。开办在集镇附近陈家堡村的华艺电子有限公司是其中之一。
“我们主要是组装,从南通、常州进货,组装后在阿里上销售,主要客户是广州、深圳的电子企业。”正和员工一起劳作的华艺电子公司创办人李香玲说。李香玲年近50,创办生产公司已10多年。作业间是租赁的2个门面。20多个员工都是她的姐妹。多劳多得,上班时间自由,平均一个月发放报酬10多万元。
除了在作业间上班,李香玲还将一些简单的活,由不方便在作业间上班的女工在家里做。针对老员工在姜堰、周庄陪读,还将业务由她们带到姜堰、周庄做。50多岁的马女士家住陈家堡村,患病手术后在家康复。为赚钱补贴家用,马女士向华艺电子公司申请到简单的活,让她在家做。现在,马女士一天能做到五六十元。
陈广荣说,别小看了这些加工作坊,一方面助近百个家庭实现了创业立业梦想,另一方面鼓起了灵活就业人员的钱袋子。粗略估算,按人均年1.5万元计算,小作坊每年可为灵活就业人员创收2000多万元。
(陆玉海 缪金祥 顾日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