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 网记者 王平 蒋庆章 通讯员 岳涛
11月11日,在安徽省涡南镇胡碱村“涡阳县食用菌产业园涡南基地”,记者惊喜地看到,一座座大棚紧密相连地分布在宽广的田野里,在灿烂的阳光下,泛出迷人的光泽。大棚内整齐地摆放着生产香菇的架子,菌棒整齐排列,香菇长势喜人,不少工人正在忙于采摘菌棒上生长出来的鸡蛋般大小的香菇。
“现在每天能采摘鲜菇一万多斤,每斤市场价能买到6块钱,经济效益可观。”该基地负责人朱鸿芳介绍。
近年来,涡南镇紧紧围绕产业振兴这一目标,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资源条件,引进先进的香菇种植技术,在基础条件好、交通便捷的胡碱村建设了一个的拥有现代化设施的大棚香菇种植基地。该基地占地28亩,建筑面积为9900平方米,建设日光温室大棚15栋,建筑类型为轻钢结构。基础工程总预算约600万元。其它投资约100万元,总投资约计700余万元。
该基地以生产种植香菇为主,每年香菇成熟收获5-6次,预计每亩营收35000元-40000元/年,每年可增加胡碱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带动周边就业群众100人以上。基地不仅解决了群众就业问题,还带动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以点带面,推动涡南镇经济发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该基地主要技术负责人曹学班介绍,香菇肉质肥厚细,味道鲜美,香气独特,营养丰富,是一种食药同源的食物,具有很高的营养、药用和保健价值。生产行情看好,产品供不应求。
“种植香菇不需要施肥、打药,环保无污染,食用起来干净卫生,香菇不仅是人们理想的美味佳肴,而且它的保健药用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曹学班说,香菇种植基地15个大棚共有21万个菌棒,一个菌棒可采摘鲜菇2.5斤,年产量超50万斤,年产值超300万元。
“我们不出村就能在基地上班,工作环境好,采摘香菇不冷不热,每天能收入80到100块钱。工资日清月结,从不拖欠分文。”工人董继芳一边采摘香菇一边告诉记者。工人盛翠玲说,家门口打工就是好,挣钱又顾家,就像这样的生产基地越多越好。
为了建设好香菇种植基地,镇村给予全面支持,先后给基地配套建设了道路、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还建设了分栋车间、辅助用房、冷库、围栏等。“基地投入20多万元,先后建设了4个冷库,还建了香菇烘干设备,为基地创造出良好的发展环境,解决了生产、销售等后顾之忧。”朱鸿芳说。
由于香菇产品好、质量优,生产销售一直火爆,每天都有商家上门收购香菇。“我们是2天来3次到基地购买香菇。一次能采购1000斤,每天销售数量在800斤左右。香菇品相好,口感好,深受广大用户青睐。”涡阳县一家商超的负责人陶瑞一边装车一边对记者说。
为了进一步提高香菇产业的附加值,当地政府还积极引导胡碱村种植香菇基地,开展深加工,丰富了产品线,拓展了市场份额。“随着香菇产业不断发展,下部基地将推出香菇干、香菇酱、香菇脆等多种产品深加工,提高利润,扩大产业规模,拓宽产业链,增加电商销售渠道,让香菇产品走出国门,带动更多群众就业创业。”曹学班说。
未来,涡南镇胡碱村将继续加大对大棚香菇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升级,让香菇成为乡村振兴的“金蘑菇”,带领更多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相信在县镇村领导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大棚香菇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灿烂的明天,为涡南镇的产业振兴绘就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责任编辑:陆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