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 王平 蒋庆章
他从皖北平原走来,喝涡河水长大。
他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曾获得了在党50年纪念章。
他不仅是一名退役军人,也是一名人民教师。
今年70多岁的耿治国老师,是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涡阳县诗词协会会员、高炉诗词学会会员。他退休后专注诗词创作和公益文化活动。
高炉镇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耿治国从年幼时就被家乡的文化熏陶,他上学后就热爱阅读,诗词爱好是从中学语文课中一首七律《长征》萌生兴趣,伴随他走过军旅生涯、大学生活和执教岁月,六十年来从未停歇。退伍不褪志,是他的内心的坚守;退役不褪色,是耿治国永恒的承诺。他用实际行动证明,军人的风采不止在战场,更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
在生活工作中,耿治国始终保持着军人的纪律性和执行力,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在几十年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表省级市级论文多篇。他的学生说耿老师总把诗韵的美用在讲课中,让人印象深刻。在困难面前,他从不退缩,勇往直前;在责任面前,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耿治国将部队培养的优秀品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成为身边人的榜样和楷模。
在岁月的长河中,耿治国始终怀揣着一颗炽热的心,让学生追逐着梦想的光芒,即使步入晚年,他依然绽放出绚丽的色彩。耿治国,便是这样一位诗心不老的乐行者。对诗歌的热爱,犹如一团永不熄灭的火焰。岁月的流转没有磨灭他内心的激情,反而让他在诗意的世界里越走越远。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抒发着对人生的深刻感悟。
耿治国的诗作,既有对大自然的赞美,“春风拂柳绿,夏雨润花红”,展现出四季更迭中的自然之美;也有对人情冷暖的关怀,“邻里相扶情似海,友朋互助意如松”,传递着人间的温暖与善良。
为思念部队战友,耿治国写下《同窗军旅情,诗忆孙全民》,逐风滄海心潮起,总把诗情寄远鸿。兄弟从军三万里,同心追梦九千篷。恍然雪域冰川影,已尔云楼幻市中。海角天涯常相守,榴花五月染征戎。
观看马王堆汉墓文物展时,为弘扬优秀文化,耿治国写下《破阵子•马王堆导引术新编》,旋转屈伸提落,开张收放腾挪。内外兼修强体魂,形意相随神气和。福星流满河。拔骨伸筋撑按。循经导引搓摩。动作悠柔灵气透,身段漂乎赛月娥,人生象首歌。(安徽诗坛2019、第12期)
耿治国常参加县文化馆举办的公益演出,到工厂、敬老院、医院、学校、广场为民众服务,同时为诗词创作采风,写下了很多诗歌,被多家媒体刊发。
月到十五方見圆,画匠笔秃劲更苍。数十年来在学习和创作中,耿治国写下数万字的《格律诗词学习札记》,作品散见《安徽诗坛》《皖风徽韵》、《汤都流韵》等刊物。《近观黄山云海》,澎湃云涛似浪奔,群峰若隐露雄浑。流烟跌荡絲花乱,悬瀑逸飘纱锦翻。林涌飞泉佛光影,尘心化愿玉冰魂。亦真亦幻神仙境,如醉如痴勿用言。《安徽诗坛》第135期。《瞻仰涡阳烈土陵园》,龙山碑刻诉衷肠,涡水叮咚祭旧殇。谢氏三英魂感地,李家二烈义流芳。雨花台下英灵卧,梁岭坡前热血苍。回首长歌宣浩气,鞠躬尽瘁发红光。
尽管已至夕阳之年,但耿治国的精神世界却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他积极参与诗歌交流活动,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们分享创作心得,互相切磋琢磨。他的热情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献礼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雄狮遒劲舞姿狂,华厦腾飞蓄远航。
深潜三番探幽境,天宫二度拜仙乡。
全民共福为初盼,富国强军一统疆。
再启宏图开盛世,龙孙豪写大文章。
贺巜皖风徽韵》诗集出版发行
一部诗葩破万章,经风历雨列荣堂。
催人奋进攀科技,引领新潮落鎮乡。
总伴飞泉弹绿水,常随声律入清芳。
琴棋书画谐成韵,不老青春散墨香。
一剪梅•赞涡阳县人民医院内窥镜科
无影灯悬履华年。金也成丹,玉也生嫣。
明牌披挂上神坛。科技除顽,敢为人先。
救死扶伤哪为钱?人命关天,医德行前。
方舟普渡海容宽。大任司肩,仁爱无边。
山河同韵
国庆畅游抒臆风,山川如画醉颜红。
歌乘诗兴挥毫赋,写遍神州韵也同。
感恩祖国
作赋墨添香,讴歌叶正苍。
神州千里好,慈母倍安康。
我欲登台祝,凌游昆泰黄。
感恩炎帝种,把酒敬斜阳。
责任编辑:芦丽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