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转“自留地” “开发”小菜园---戴南镇顾冯村打通“秸秆双禁最后一公里”

2024-10-17 10:15:34    来源:兴化市戴南镇    

10月16日上午,戴南镇顾冯村5个种粮大户在戴南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网上投标,获得2104.02亩土地新一轮的流转承包权。与以往不同的是,其中包括农民的100亩“自留地”。

10160989545357478_33.jpg

“自留地”是个具有历史印记的名词,在那“大呼隆”的年代里,村里为了让老百姓种点瓜果蔬菜之类的“副食品”,每户都能分到一小块大田以外的“小菜地”。

“其实,推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自留地’这个概念就不存在了,都是农民的承包田,参与流转完全符合上级现有的规定。”戴南镇便民服务中心党总支副书记范建伟说。

“但是,我们这里有的农民还是习惯在所谓‘自留地’上精雕细刻、描龙绣凤,种些黄豆、菜籽之类的作物。而往往就是这些‘散户’潜在着焚烧秸秆的危险,稍不留神我们就会“吃苍蝇”。而我们与大户都有‘铁的合同’,他不会烧一根草的。把‘自留地’纳入流转,就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一难题,这是根本之策,打通了 ‘秸秆双禁的最后一公里’。”顾冯村党总支书记卢树祥说。

10163734476778982_33.jpg

(资料照片)

刚刚中标580亩土地的向阳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卢福海说,他具有全套的农机设备,从收割、切草、旋耕、播种“一条龙”操作,所有稻草、麦草全量还田。“我要是把草烧了,不等于把肥料烧了吗?流转的10亩‘自留地’也是‘小田变大田’种植粮食。”

那么,农民们把所谓“自留地”流转了吃蔬菜怎么办呢?卢树祥说,他们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用改革的思路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全方位的村庄环境整治,清理出闲置的废地,开发成“美丽菜园”,就近“配置”给农民。

村东的河岸上,蜿蜒曲折的600多米木栈道上面,是两个古色古香的凉亭。一个个紫红色的砖头砌成的“花墙”内,长着青菜、韭菜、萝卜,绿油油的非常养眼。卢树祥说,这是村里搞的“美丽菜园”,老百姓称之为“蔬菜开发区”,全村已有60多户拥有这样的小菜园。说到这件事,卢树祥讲了一个故事--



这里的10多亩地处在村庄河西侧,原先垃圾遍地。我们把这里整治后一开始是长的树木花草,可老百姓还是在旁边“偷偷”种菜,反而不伦不类的。我们换了一种方式,河边长树木花草,用闲置的“秦砖汉瓦”隔成一个个“美丽菜园”,“分”给老百姓种植,这样做老百姓满意了,我们同样达到美化环境的目的。“干什么事件,都要得民心、顺民意......”

10181984952726027_33.jpg

        今年已是84高龄的王蛇江老奶奶,在流转了4分地的自留地后,又分到了1分多地的“美丽菜园”。她说,我身板还硬朗,闲在家里容易有病,我种点菜与大家合着吃。

“美丽菜园”下面的河边的码头上,村民们正在洗衣服、淘米……正在洗菜的56岁张梅桂大嫂站起来说,我们这菜刚刚从园子里拔上来,新鲜得很呐!

“我们这里的老百姓爱护环境已成为大家的习惯,我亲眼看到一些老百姓剖鱼都是在岸上把肠子、鱼鳞弄干净,放在自己带来的旧报纸上包好丢在垃圾桶里,然后才拿到码头上去洗干净……”卢树祥给我们讲了这样的细节,他说这是“美丽菜园”产生的“连锁效应”。他表示,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将继续在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将进一步整治“开发”更多“美丽菜园”,打造“既有用、又好看”的老百姓身边的景点。

顾冯村以“美丽菜园”推动乡村振兴、环境建设,创新秸秆“双禁”长效机制的做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袁开建  王晓荣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sxldjc.com.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4046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