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大雪”时节,位于兴化市戴南镇欧家村华东山羊养殖场的三栋彩钢瓦、玻璃窗的两栋羊圈里却温暖如春。一头头高大肥壮、貌似小牛的山羊,有的在舔毛,有的把头“支”在不锈钢栏杆上“挠痒痒”......
已是而立之年的养殖场负责人王啸东介绍,这是陕西关中奶山羊,主产于渭河平原,最大的每头体重达到近80公斤,且肉质细嫩。而本地的土山羊每头也就是30公斤左右。说起这些来自黄土高坡的奶山羊,王啸东讲起了一串串故事......
1998年,王啸东的父亲王卫华砌了个大羊圈,养了三四十只羊,边种田,边养羊。他以为养羊就是喂喂食、清清粪,没什么讲究的,由于养的是本地土山羊,羊子长得慢,个头不匀,大的大、小的小,很难管理。羊子长大要出圈,没有销售渠道,只能卖给羊贩子,钱都给他们赚了。父母亲辛辛苦苦干了两年没赚一分钱,还亏了一万多元。眼看“羊”财难发,加上当时市场行情不好,父亲只好把羊卖了,圈拆了,外出打工。
父亲先是在苏州一家五金公司电热磁铁门市部打工,不久经朋友介绍到山东某城市开网吧。2012年王啸东高中毕业后,帮助父亲管理网吧,知道父亲心里仍放不下养羊的事。一天晚上,王啸东在网上收到了几条现代养羊模式成功经验,他高兴地向父亲介绍了人家养羊的理念、饲养方法、市场营销等经验做法,父亲听得心里痒痒的,问他能不能吃得下这个苦,当时他刚接触社会什么也不懂,随口说了一句;“听父亲的我能吃苦!”就这样,几经考虑王啸东和父亲回到了家乡,开启二次养羊创业梦。回到家乡,父子俩把起草的养羊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给镇村干部看,并把想法告诉镇关工委老领导,在多方大力协调和帮助下,共建造三幢羊舍,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配备了规模养殖基础设施。这次养羊吸取第一次教训,调整思路,重新布局。一是引进良种。刚开始养的是波尔山羊,由于陕西奶山羊产量高、肉质好,一年后改成奶山羊,年饲养量600头左右。二是科学饲养。以牧草为主料,抓好营养平衡,养殖农场划出16亩地专门种牧草,作为山羊的主体食料,分期播种,适期收割饲喂,饲养的山羊一般都在60公斤左右,最大的近80公斤。三是精心管理。养殖农场建立健全了消毒、驱虫、防疫等管理制度,做到羊舍经常消毒,保持卫生清洁,通风良好;经常探查羊群,定期准时防疫。就这样,父子俩运用现代养殖理念和技术,把山羊养殖事业搞得风生水起,实现了饲养总量、经济效益年年稳步增长。
四年前,王啸东家养羊在当地已有一点名气,社会关注度比较高。父亲看他对养羊很钻研就给他压担子,让他负责养殖农场的经营和管理,父亲做他的助手。因为他和父亲一起经历过养羊的酸甜苦辣,当时还不敢接手,想在父亲这棵大树底下再享几年福,但父亲态度非常坚决。在镇农业关工委老领导和家人们的关心鼓励下,王啸东接受了养殖农场的重担。接手时养殖农场年饲养量已经达到600头,现在已达到800头以上。如何让规模养殖与提高效益协调起来,王啸东做了这样三件事:一是实行自繁自育。饲养奶山羊的品种经历了引进和自繁自育的过程,目前以自繁自育为主,辅之选购改良选育。二是扩大自宰自销。2015年王啸东和父亲在养殖农场大门边建了一个小羊肉馆,坚持用枯树枝作燃料慢火熬制的传统工艺。没想到每年国庆以后羊肉馆内客朋满座,后来还进行了整修扩容。如今门店已成为养殖农场销售的主渠道,饲养的山羊以满足门店经营需要为主,年自宰自销占总饲养量的60%以上,羊肉制品通过电话、网络等销售渠道销到各地,供不应求。三是保供稳定客户。王啸东与羊肉经销商有着稳定的合作关系,实行订单销售,常年商品羊销售近饲养总量的40%。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养殖农场年综合创收近300万元,真的发了大“羊”财。
袁开建 谭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