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十体会”

2025-02-06 19:53:41    来源:江西中心    

本网 章荣富

体会一:安全生产需用好“六面镜子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照镜子,是生活的必需,是门艺术,更是种修养。当前,我们在环环相扣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如能充分运用好“镜子”功效,常“以事故为镜,以教训为镜”,做到“重安全,除隐患,明得失”,才能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安全之花常开不败。

要用好“望远镜”,看待抓好安全的重要意义。我们有少数人错误认为安全生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只要眼前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于是对“小问题”、“小隐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正是这种侥幸心理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各级人员对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敏感性,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潜在的经济效益,始终把握安全脉搏,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辩证关系,向安全要效益。

要用好“平面镜”,认真看待安全每一项工作。“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安全工作中,每个人都是所在岗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只有具备责任心,认真看待安全每一项工作,才会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方面新问题,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开拓工作新思路。

要用好“显微镜”,透视安全隐患蛛丝马迹。古语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百丈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抓安全生产,要时刻保持“高压”态势,用“显微镜”来透视安全隐患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疑点,认真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功效。

   要用好“反光镜”,及时跟踪隐患整改。纵观安全事故发生,错综复杂,不吸取教训,熟视无睹,把别人的“事故”当“故事”是再次发生事故的根源。因此,在开展安全工作中要运用好“反光镜”,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克服侥幸心理,千万不要因为思想上的疏忽,行动上的丝毫闪失,为安全埋下隐患。

要用好“广角镜”,主动寻求安全监督。通过召开座谈会、安全“纠错”图片征集等形式对安全生产情况“挑刺”, 从多角度、多方位查找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全面梳理、准确定位,找准找齐安全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

要用好“多棱镜”,从多个角度剖析安全管理弊端。通过成立事故调查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大“两票三制”、“开工作业制”等规章制度执行力度,认真履行处理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切实抓好“三无班组”创建活动,确保做到个人无违章、岗位无隐患,班组无事故,从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体会二:安全需巧用“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地利人和”在古时指作战时的自然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心的向背达到最佳境界,是兵家作战致胜之“法宝”。笔者认为,在安全生产这场没有硝烟,永无止境的“战役”中,要想立于不败之境,同样需巧用 “天时地利人和”。

安全需引天时。一方面,我们在安全检查中需利用晴好天气主动出击,做到脑勤、眼勤、嘴勤、手勤、腿勤,不放过任何隐患蛛丝马迹,方能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如平时晴好天气不勤于检查,一遇恶劣天气,隐患暴露再整改,轻者增加工作难度,重则人员伤亡,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另一方面,需借上级安全政策及操作规程。上级政策及操作规程都是从事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经专家深思熟虑,群众集思广益来综合考虑、合理制定的,有非常合理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如在工作中能遵章守纪,环环相扣合理运用,定会使安全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安全需借地利。首先,我们在各类施工中需选择科学合理位置,既符合安全距离要求,又有利操作简洁、方便,误操作可能性势必大为减少,且利于安全检查,能大大提高检查效率。其次,我们各项安全活动的开展,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因地制宜,不要盲目跟风,不切实际,导致活动没有要点,没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安全需铸人和。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开展安全工作不光是几个负责人与安全员的 “小合唱”要唱得好,而是全员参与的“大合唱”亦要唱的精彩。我们要通过层层宣传发动,加大奖罚力度,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同时积极倡导安全工作不得马虎,在安全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是“演员”,没有“观众”的理念,大力培育好开展安全工作互相支持、配合、监督的良好行为。惟其如此,方能织牢密不可破的“安全网”,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固若金汤”,确保安全之树长青。

体会三:安全生产需具备“六心”

  翻开事故例卷,不难看出大凡安全事故的发生,多因事故责任者对安全工作漠不关心,没有做好安全生产“有心人”。笔者认为,安全工作事故无巨细,“处处留心皆安全”,要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开展安全工作时需具备“六心”。

需具备“责任心”。“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安全工作中,每个人都是所在岗位的安全第一责任人,只有具备责任心,才会一心扑在工作上,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方面新问题,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开拓工作新思路。

需具备“细心”。古语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百丈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抓安全生产,要时刻保持“高压”态势,用“放大镜”来透晰安全隐患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疑点;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认真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功效。

需具备“婆心”。安全宁愿听说教声,不能听哭闹声。抓安全生产要“要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对安全生产法规、知识广泛宣传,告诫大家“事故出于麻痹,违章就是事故”的理念,努力营造出“人人讲安全,时时讲安全,事事讲安全”的浓厚氛围。

需具备“铁心”。要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安全面前不留情面”,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来反“三违”,要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不能循私情,做老好人,不能搞“下不为例”,对事故责任者,一经发现,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需具备“合心”。“众人拾柴火焰高”。安全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抓安全生产,不是靠领导层和几个安全专职人员的“小合唱”唱得好就万事大吉,而是需要全员参与的“大合唱”亦要唱得精彩,做到群策群力,齐抓共管,才能织牢密不可破的“安全网”。

需具备“恒心”。安全工作只的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生产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过程,贯穿于生产的全方位、全过程,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整个“安全链”的失衡。因此,安全工作者要甘耐寂寞,甘于奉献,具有“恒心”和毅力,才能确保安全体系“固若金汤”,真正实现管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

体会四:安全生产应扫“忙”

时下,一提起安全生产,听到最多的是重视,看到最多的是忙碌,忙开动员会、隐患排查、培训考核、总结提高,忙得是“五加二”、“白加黑”。然笔者发现,我们有少数地方,看起来安全工作忙的不可开交,事实上问题“涛声依旧”,隐患“我行我素”,事故“卷土重来”,究其原因是忙不得法,忙不择路。

愚以为,开展安全工作“忙起来”固然是好事,然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去忙,对一味盲目盲干的“忙”,不仅不能提倡,还应大力清扫。

应扫去“忙中添乱”。我们有的地方开展安全工作由于没有重心、没有重点,不分轻重缓急,导致界面清晰的工作模糊化,简单的工作复杂化,这种“画蛇添足”的做法,势必使安全工作乱糟糟,解不开理还乱,人心力憔悴,得不偿失。

应扫去“忙中出错”。安全工作环环相扣,任何一个规程,任何一个操作,都不能掉以轻心,要不折不扣执行到位;然有的地方由于安全工作没有一个周密的部署和规范的管理,造成“顾首不顾尾”,以致小错不断,漏洞百出,继而酿成大祸,带来不和挽回的损失。

应扫去“忙里偷闲”。抓好安全工作,要通过不断强化学习,熟悉掌握操作流程和运行规律,方能确保工作时得心应手,轻松自如。然有的地方安全事故发生往往出现在经验丰富的“行家里手”中,究其原因,自认为熟悉了、掌握了,而抱着侥幸心理图省事,去让流程“缩水”,让制度“精简”,以减轻工作负担,如此“忙里偷闲”,只会使隐患“潜伏”,而成为引发事故的“导火索”。

古语曰:“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把安全工作抓紧抓实,来不得半点形式,容不得半点侥幸,既要扫去盲目跟风的思想,摒弃管理“盲区”,亦要扫去瞎忙、空忙的错误行为,做到“忙而不乱,忙而有序,忙而有效”,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安全之花常开不败。

体会五:扁鹊兄弟治病与安全生产“补牢”

魏文王有一次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都精通医术,到底哪一个最好呢?扁鹊回答道,长兄最好,次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说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未发作之前,我次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初起之时,而我治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大家都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由扁鹊兄弟治病联想我们在安全生产中的“补牢”现象,有异曲同工之处。

  抓安全生产,首先要学扁鹊大哥,事前“补牢”,注重预防。安全生产是涉及人的生命安全的大事,亦是关联到维护大局,促进发展和确保稳定的大事。开展安全工作要大力弘扬安全文化,充分运用网络、报纸、宣传栏等载体加大安全生产理念宣传,在全员筑牢安全思想“堤坝”;要落实责任,对安全生产实行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管理,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要做好事故预想。制定反事故措施计划,预想可能出现的各种异常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严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抓安全生产,其次要学扁鹊二哥,事中“补牢”,强化管理。古语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我们有的人往往对小事故、小故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终导致隐患越来越大,酿成不可挽回的大事故。因此,抓安全生产务必事中“补牢”,强化管理,使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中。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常态运行机制,加大隐患排查力度,由阶段性整治,突出性检查,向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转变,通过检查使隐患无处藏身。另一方面,对检查出来的隐患,要及时处理,认真整改,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认识分析隐患存在原因,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功效。

抓安全生产,再次要学扁鹊其人事后“补牢”,综合治理。在安全工作中,对于思想不重视,制度不健全,执行不到位,最终导致事故发生的现象,一定要像扁鹊那样敢动手术,敢下猛药。对事故责任单位务必要加大监管力度,对整改工作进行认真监督检查,总结产生事故的经过、原因和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以提高安全认识,改进思路方法,形成制约机制,确保事故不再发生。对事故责任者,要按照规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总之,对待安全工作一定要慎之又慎,在安全生产中我们每个人都应是“好大夫”,不能当“病号”,要博采扁鹊三兄弟之特长,及时为安全“把脉”,确保安全生产“无疾无患”。

体会六:安全生产需做活“小”字文章

“安全无小事”。一直以来,我们开展工作都能把安全放在首位,也努力地开展了诸多安全“大活动”。于是乎,各种安全月、安全知识竞赛、反事故演习等活动搞的可谓是风风火火。然我们有的地方开展安全工作往往是“繁华”的背后,由于不注重细节,一味“抓大忘小”,而造成安全事故频发。

血的教训教育我们开展安全工作在强调抓大的同时,还需从小处着手,扎扎实实做活“小”字文章。

一是要“小心谨慎”。安全无处不在,每一场施工、每一项检查、每一次管理都离不开安全,都需要小心谨慎。须知“千里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任何麻痹大意,都有可能酿成大祸害。

二是要“小题大做”。抓安全生产,一定要从“小”抓起,凡发现任何不利于安全的“蛛丝马迹”,都要及时提出、及时整改,并建立起一整套的情况反馈制度,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曝光。如通过借助企业信息、宣传橱窗、安全例会等平台进行通报,以示警省。

三是要“小忍大谋”。俗说话,“小不忍,则乱大谋”。开展安全工作应善“忍”,譬如:有的同志在施工过程中不愿去忍戴安全帽的“小不适”,有的司机不愿去忍“宁停三分”的“小工夫”,而往往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体会七:安全生产需要“啄木鸟精神”

啄木鸟别称“森林医生”, 一片10公顷的森林,只要有一只啄木鸟天天巡护,就不用担心发生虫灾,啄木鸟“干活”有自己的章法:不图热闹,不做表面文章,提炼“啄木鸟精神”那就是在开展除害虫工作中“求实、求细、求严”。

由“啄木鸟精神”联想到老生常谈的安全生产,我们在安全工作中不正是需要“求实、求细、求严”的“啄木鸟精神”吗?

  开展安全工作要像啄木鸟那样“求实”。啄木鸟专心致力于本职工作,实实在在尽职责。每天清晨啄木鸟就开始奔忙,一天能敲击树干万次以上,吃掉1500多条害虫。遇到虫害严重的树,就会在这株树上连续工作几天,直到害虫全部消灭为止,从不敷衍,从不退缩,从不放弃。开展安全工作崇尚“求实”精神,来不得半点虚假,不能抱着侥幸心理,不能在工作流程上“偷工减料”;否则,在持续不断的动态安全工作过程中,任何时间、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将导致整个安全链的失衡。

开展安全工作要像啄木鸟那样“求细”。 啄木鸟工作是细心的,它像医生听诊那样通过树木的回声,仔细判断树体内有没有害虫。某株树,表面看上去躯干伟巨,健硕强壮,而啄木鸟通过细心“听诊”,则判定其内里早已虫螨丛生,如果没有啄木鸟辛勤捉虫,树木如果用来造船,船身必然断裂;如果用来造屋,屋顶必然坍塌——那是多么触目惊心的悲剧景象!古语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之;百丈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抓安全生产,一定要“求细”,用“放大镜”来透晰安全隐患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疑点;并采取“回头看”的方式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认真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以达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之功效。 
  开展安全工作要像啄木鸟那样“求严”。保护森林健康,除掉害虫,是啄木鸟重要的使命。啄木鸟的锐目一旦发现躲在树体内的害虫,啄木鸟直而尖锐的喙强,像凿子一样,马上啄开树皮,凿洞,直到把树体内的害虫驱赶出来,擒之,食之,绝不心慈手软。我们有的安全管理者,不是不具备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锐目”,然在除患消缺上,力度不够,马虎了事,以致小洞不补,最终酿成大害。因此,开展安全工作务必要“求严”,要始终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安全面前不留情面”,要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来反“三违”,要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不能循私情,做老好人,不能搞“下不为例”,对事故责任者,一经发现,要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

体会八:安全生产需下好“五子棋”

安全生产,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容不得半点闪失,一着不慎,便会导致满盘皆输。要有的放矢盘活“安全棋”,确保安全之花常开不败,笔者认为,需下好“开动脑子、扑下身子、甩开膀子、迈起步子、抹开面子”这“五子棋”。

  要“开动脑子”。 时刻保持“高压”态势, 以一颗精明的头脑,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方面新问题,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

要“扑下身子”。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和广大职工打成一片,多调查、多了解工作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积极宣传安全生产重要性和必要性,促进广大职工安全意识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

要 “迈起步子”。经常深入生产一线、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检查、巡视,及时针对危险点逐项进行排查,对薄弱环节要重点强化整治。

  要“甩开膀子”。少当旁观者, “甩开膀子”踏踏实实干工作,通过调查研究,收集安全生产信息和资料,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常态运行机制,确保做到有章可循,遵章从严,违章必究。

要“抹开面子”。以“铁的面孔,铁的心肠,铁的手腕”来反“ 三违”,做到措施到位、责任到位、监管到位;不能徇私情,做老好人,绝不搞“下不为例”,对事故责任者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体会九:安全应把握好习惯的“方向盘”

习惯成自然,习惯与人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习惯无时不在,习惯势能强大;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能催人奋进,坏的习惯则害人匪浅。联想同样与人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无时不在的安全生产,愚以为,开展安全工作容不得半点闪失和不良习惯,应时时刻刻把握好习惯的“方向盘”。

让好的习惯“平稳行驶”。当前,我们在在环环相扣的安全生产工作中,大都能认真看待安全每一项工作,积极主动学习、掌握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安全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研究新形势下安全生产方面新问题,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也能时刻保持“高压”态势,透视安全隐患蛛丝马迹,从多角度、多方位查找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全面梳理、准确定位,找准找齐安全风险点,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疑点,认真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及时跟踪隐患整改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对这些好的习惯不仅要“平稳行驶”,亦要在好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不断开拓工作新思路、研究掌握有助于安全生产的新方法、新规律,助安全好习惯之路“越走越宽广”。

让坏的习惯“一去不返”。 我们有少数人总是错误认为安全生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只要眼前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于是养成对“小问题”、“小隐患”处理不够绝对的“坏习惯”,正是这种侥幸心理、麻痹心里最终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各级人员对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敏感性,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潜在的经济效益,始终把握安全脉搏,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辩证关系,向安全要效益;要通过不断创新机制,抓好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保证体系、监督体系、责任体系;在安全工作操作上“绝对”要认真按规操作、按章办事,对造成事故现象要认真分析,对事故责任者,一经发现,要按照规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迁就。确保从思想上、制度上、落实上让坏的习惯“一去不返”,从而促进安全工作持续、长久、更深入地开展。

体会十:从“三种境界”话安全

晚清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纵观王国维“三种境界”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没有独上高楼的眼光,无以确定有价值的探索目标,自不能具备忧患意识,不能致远;没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和努力,难以面对征程的漫长和艰辛;没有千百度的求索,不能逐渐成长,豁然领悟,融会贯通。

由王国维的“三种境界”联想我们老生常谈的安全话题,要想抓好安全生产,确保安全不出事故,同样需运用好这“三种境界”。首先,我们在开展安全工作时,需具备“独上高楼”的眼光。对安全工作要有前瞻性、预见性、敏感性,时刻绷紧安全弦,切忌错误认为安全生产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只要眼前不出事故,就万事大吉,要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潜在的经济效益,始终把握安全脉搏,正确处理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辩证关系,向安全要效益。其次,我们在开展安全工作时,需具备“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执着和努力。安全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容不得半点侥幸,要通过多方努力,形成合力,深入细致开展安全工作,认真寻找安全隐患蛛丝马迹,周密分析隐患存在的原因,从多个角度剖析安全管理弊端,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一个疑点,确保安全隐患无处遁形,确保安全管理体系“固若金汤”。再次,我们在开展安全工作时,需具备“千百度”的求索。要通过不断思考、全面梳理、准确定位,找准找齐安全风险点,对安全工作进行分析、总结和提高,提炼出针对性强、容易操作、切实可行的安全管理新模式,用以指导今后安全工作的开展,惟其如此,才能确保在环环相扣的安全工作中管理科学、操作规范、不出纰漏,从而使安全生产管理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江镇)

 


[编辑:MR ZHAO]

相关新闻

网站简介|版权声明|免责声明|加盟合作|招聘英才|联系我们|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吴家场路1号院邮编:100000电话:010-50989088邮箱:zgsxldjckw@163.com

出版物许可证编号:新出发 京零字 第 海240155号

Copyright © zgsxldjc.com.cn.All Rights Reserved京ICP备20240469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