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 记者 刘松林
“喂,您是赵所长吗?我是县某鞋业公司鲍某军,向您反映公司欠薪问题。”接电话的是县司法局陈涛司法所原所长,人称“和事佬”赵效南。他接到投诉后,立即和该公司核实情况,组织当事人进行协商,在当日内公司归还欠薪1.46万元。这是近日江苏省滨海县“和事佬”化解劳动争议的一个实例。
为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滨海县总工会于今年2月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工会枫桥”建设的实施意见》,在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建立工会与法院、检察院、司法、人社、工商联以及社会组织全链条协作机制的同时,充分利用社会新生力量,建立“和事佬”团队,协助做好职工维权和解决职工急难愁盼,以推进“工会枫桥”的实际成效回应职工关切,提高职工的获得感、幸福感。
据滨海县总工会副主席徐立才介绍,在发挥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员作用的基础上,从政法、人社公益律师、工会志愿者中挑选236名“和事佬”。县总按照就地就近的原则,划分137个和事网格,独立或协助调解劳动争议;对“和事佬”进行3天业务技能培训,实行持证上岗;要求每个“和事佬”每月在负责的网格内进行3次法治宣传活动;每周开展劳动争议风险排查1次,当好劳动争议萌芽状态第一知情人;运用“一函两书”,发挥监督抓前端,跟踪治未病功能。
县某服装公司改制,未征求工会和职工意见,单方确定裁员27人,对此职工反映强烈。东坎街道多元化调解工作室“和事佬”姜耀在第一时间掌握这一信息,及时到该公司做化解工作,一方面稳定职工情绪,另一方面建议召开工企联席会议,讨论修改改制方案, 履行职代会通过程序。新方案仅裁员9人,并根据各人工龄分别给予经济补偿总额达21万元,使职工和公司双满意。
“把职工的建议、诉求向企业领导汇报,将企业的经营状况、收支分配等向职工反馈,发挥企业与职工的纽带作用。”盐滨建设工程公司“和事佬”张桂芹说,前段时间公司遇到资金周转困难,对应增加工资的职工未及时调资,有16名职工准备跳槽。我及时向公司汇报信息,并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促进他们改变跳槽想法,与公司同舟共济谋发展。9月底,该公司共为职工增加工资达17万多元,极大地增强了职工的归属感。
据了解,滨海县“和事佬”团队活跃在“工会枫桥”建设第一线,共开展劳动争议风险排查168次,提供劳动争议苗头信息147条,发《提示函》153份,化解劳动争议136件,开展普法147场次,指导集体协商36场次,稳定就业岗位2600多个,为职工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24个。
(刘义昂 陈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