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网记者周正东
“单次行程350余公里,经过耐心细致作当事双方工作,被执行人现场支付两万元,剩余四万元达成还款协议。”10月29日,20点21分,江苏淮阴法院微信群里收到一则消息,获得了众多点赞。
10月29日上午,淮阴法院执行局执行事务中心接到申请执行人刘某来电,称已经找到被执行人张某,其正在家中睡觉,申请法院尽快对其采取措施!
张某与刘某此前因民间借贷纠纷,双方于2023年5月经法院主持调解达成协议,约定自2023年6月起每个月归还3000元,但在达成协议后张某并未履行还款义务,且态度消极,丝毫没有认识到法院的生效文书对其的约束,认为原告和法院都拿他没有办法,也曾嚣张地向申请人表示拒绝还钱。刘某于2023年8月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经法院采取传唤、现场调查、网络查控、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等一系列措施后,未发现任何可供执行财产,故以终本方式结案。
10月29日接到的这则举报电话将此案件重新“唤醒”。执行局立即派出执行团队赶往苏州寻找被执行人。经过三百多公里的奔赴,执行团队于当天下午赶到现场。
在保证人员安全且不影响其他居民正常生活的基础上,执行干警们找到了被执行人并与其进行谈话。最终,被执行人明白了拒不履行生效文书的后果,主动寻求亲属帮助,现场向申请执行人支付了两万元欠款,剩余四万元与申请执行人达成和解协议,由被执行人的舅舅向其提供担保并约定分期付款,每月归还3500元直至还清。
处理完案件所有事项后,执行团队一行虽然早已身心俱疲,但看到申请执行人脸上的笑容,觉得这一切都值得。
奔波忙碌,琐碎重复,是执行干警的工作常态,类似于这样的小故事频频在我们身边上演。“维护公平正义,我们永远在路上!” 在守护公平正义这条没有终点的跑道上,淮阴法院人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司法为民的承诺,用执行质效维护着司法权威,维护着当事人合法权益,回应着人民群众对司法的期待。(高晨宇、张晶晶)
来源:江苏采编中心